東風未暇吹桃李 先發寒梅第一花-新華網
<acronym id="qhfc3"></acronym>
    1. 
      
      <td id="qhfc3"></td>
      <track id="qhfc3"><ruby id="qhfc3"><menu id="qhfc3"></menu></ruby></track>

      <td id="qhfc3"></td>
        新華網 > 廣東 > 正文
        2024 01/03 08:53:22
        來源:廣州日報

        東風未暇吹桃李 先發寒梅第一花

        字體:

        古道白梅新年盛開。(南雄融媒供圖)

        梅關古道游人如織。(李宏攝)

        千百年來,無數嶺南兒女以雙手作筆、用汗水為墨,在這片興旺大地上描繪了人文鼎盛、蔬果飄香的錦繡畫卷。厚重多彩的歷史、民俗、建筑、美食、文藝、非遺技藝、自然景觀等文化基因,不僅是廣東人心靈最深處溫暖的感動和勇毅前行的自信,更是嶺南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集中體現。

          本報從今天起開設《百千萬見“文”錄》欄目,以鄉村振興、“百千萬工程”中的文化之旅為主線,派出多路記者深入全省各地,用腳步去丈量,用真情去感悟,用行動去書寫,全面展現廣東21個地級市的文化之美、傳統之美、人物之美、物產之美,共同描繪新時代更加絢麗美好的南粵長卷。

          梅樹參差 十里飄香

          大山如畫,綿長壯闊。站立在韶關南雄梅關古道遠處山間遠眺,一片新綠挾裹著一條濃灰色的古道向北蜿蜒,悄然隱沒于“五嶺之首,江廣之沖”大庾嶺深處。這哪是一條路?分明是一部豎版繁體的斑駁古籍。只有秉持恒心與毅力的篤行者,方能翻開泛黃的歷史,感受穿越千年撲面而來的人文氣息。

          唐玄宗開元四年(716年),唐朝名相張九齡告病返鄉,途經當時往返中原嶺南的必經之路大庾嶺,發出了“人苦峻極”的感慨。張九齡向唐玄宗奏請開鑿大庾嶺新路,歷時三年完成。從此,天塹變通途,“長亭短亭任駐足,十里五里供停驂,蟻施魚貫百貨集,肩摩踵接行人擔”。

          一日為界,時序更新。在2024年的第一天踏上梅關古道,一塊塊馬蹄腳印鑿痕赫然在目的青石,猶如一頁頁泛黃破碎的紙箋,無言地講述著前世的無數滄桑往事。與舊年作別,向新年問好,驛道寒梅又盛放。梅關古道自古以“梅盛、花奇、風雅”而名動五嶺。所謂“梅盛”,每當寒冬臘月,梅花怒放,鎖關夾道,十里飄香,這正是“梅開庾嶺為香國”的由來。

          “花奇”則因“南北花開迥異”而聞名。因梅嶺所在的大庾嶺是粵贛二省地理分界之一,正如清道光年間編修的《直隸南雄州志》所云:“城北九十里,即梅關也,梅樹參差,至臘月,南枝先開,北枝后放,疏影橫斜,暗香浮動,佳致可人?!?/p>

          “風雅”更是讓古道成為“中國傳統四大賞梅勝地”之一。早在三國時期,東吳校尉陸凱南征時路經梅嶺時,正值梅花怒放,他有感而發而留下了一首《贈范曄》:“折梅逢驛使,寄與隴頭人。江南無所有,聊贈一枝春?!标憚P由此成為中國古人“折梅寄友”的先驅之一。從宋代蘇軾的“不趁青梅嘗煮酒,要看細雨熟黃梅”;再到明代戚繼光的“依稀已覺黃粱夢,卻把梅關當玉關”;從清代宋湘的“遇暢飲時須暢飲,最難風雨故人來”;再到當代陳毅“取義成仁今日事,人間遍種自由花”。古道詩碑林立,“一路梅花一路詩”。

          為了保持古道兩旁的“梅、松之韻”,更為了保護古道的蔭涼暢通,歷代對梅關古道多次進行修整,不斷地增植梅、松二樹,致使古梅古松夾道,形如虬龍,遮天蔽日。

          “美麗資源”跨越千年成為“美麗經濟”

          新年首日,記者行走在這條無數嶺南先民們走過的古道上,枝隙間的點點白梅、蠟梅如夢如詩,閃閃爍爍間幽香蔓生。一路走來,口渴了,掬一捧泉水;肚子餓了,嚼幾口干糧;疲憊了,看一看爛漫的梅花。千百年來的旅人莫不如是。

          三五成群的游人在梅枝下輕笑嫣然,山林空空泛起陣陣回響。一陣清脆悅耳鈴聲蹄響從身后傳來,敲碎了山谷低語。一隊騾馬從身后魚貫而來,讓人恍惚間猶如穿越至古道繁盛之時。

          馬兒啟程時肩頭的擔子被壓得彎彎,筐里滿滿的是荔枝、茶葉、絲綢、水產海貨以及各種嶺南土產?;丶視r,馬隊帶回來的不僅有北方風物,還有詩詞曲賦、書畫琴棋、先進生產技術,更有激蕩嶺南數千年敢為人先的豪情。盡管那些人與事早已湮滅在歷史的風煙里,但今天人們走在古道上,嶺南先民們堅定的身影一直清晰可見。

          時光倏忽逾千年,近代粵漢鐵路通車、粵贛公路的相繼建成,讓這條通衢大道逐漸失去了交通的意義。但時代跨步向前,又賦予了它全新的意義。如今,一條以古驛道為主線,串聯古城南雄豐厚的人文、生態、田園、鄉村、古跡的活化利用之路正在悄然浮現。

          南雄秉持“進村、借景、活史、宜居”的原則,將古驛道生態保護與活化利用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,梅關古道所承載的紅色、客家、移民等文化正在不斷充實著“粵人故里”品牌知名度。古道毗鄰的靈潭村等小村,集購物、游玩、體驗為一體的農家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,村里的腐竹、食用菌、筍竹等產業已現雛形??缭角甑摹懊利愘Y源”,正在加速轉化成“美麗經濟”。(文/全媒體記者卜瑜)

        【糾錯】 【責任編輯:魏曉航】
        高潮喷水AV无码免费_性感无码日韩一区_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_精品二区三区熟女日韩国产